RSS 订阅当前论坛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2  6/14  |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标题: 玩儿转喜玛拉雅——新藏线   只看楼主留言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说实话我喜欢极了帕羊,辽阔的高原牧场。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然后依次是大片的沙漠,美丽的湖泊以及湖泊边上的草地。还有大群的牦牛在草地上吃草。不过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随时防范那些牧场上巨大的的藏狗、藏敖,特别是在到车厢外方便的时候,你那雪白的屁股对这些猛犬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到那时候可就惨了。

图片附件: [帕羊的牧场] 151004149C8.jpg (2009-7-4 16:26, 116.12 K)

2009-7-4 16:26#101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据说辛绕米保就是在这座神山下第一次传播福音,他在冈仁波切的活动使这个神山与苯教的关系更加密切,甚至在苯教史上形成了一种凡有一定造诣的信徒都要去冈仁波切修炼的传统,因为苯教的信徒认为,在如此神圣的冈仁波切上修炼,必定会得到神灵的佑助,必定修成正果。至今在冈仁波切还留下来的无数个苯教教徒修行的洞迹,其中重要的有:三十七处相聚之地,二十七个圣地,八大天葬场等,可以说冈仁波切到处都留下了苯教徒宗教活动的痕迹。

图片附件: [帕羊的牧场] 1510325D307.jpg (2009-7-4 16:28, 85.77 K)

2009-7-4 16:28#102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苯教说完了再说说耆那教,在印度除了印度教之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宗教——耆那教,耆那这个词同样出自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胜利者”。耆那教的第24位祖先是略早于释迦牟尼的筏驮摩那(约前540~前468)。他对耆那教进行了改革,使教义系统化,耆那教徒尊称他为大雄。筏驮摩那出生于古印度吠舍离的一个王族,30岁出家,苦修12年成道,出游讲道30年,72岁死于一个叫白婆的地方。与印度教和苯教不同的是耆那教与冈底斯山的关系不是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而是来自它的教宗大雄本人,大雄就是长年在冈底斯山上苦修得道而创立耆那教的。他苦修的具体地点就在今天冈仁波切山上绛扎寺附近的佛座岩。在梵文中称其为八层岩,因为岩中的佛座有八层。大雄的长徒巴热达(Bharata),前半生曾是个威震四方的小国王,但后半生带领其十九个弟兄一起出家,追随大雄在冈底斯山苦修度过了余生。由此看来耆那教与冈仁波切的关系最直接。据说在大雄之前,耆那教的第二十位教主穆尼索热那塔(Munisuranata),也曾带领他的万余信徒在冈底斯山上苦修。鉴于耆那教许多教主都修习和成就于这座神山,尤其是大雄本人就是在冈仁波切苦修得道的事实,几乎可以说印度耆那教就起源于冈仁波切。

图片附件: [还是帕羊] 1510042V646.jpg (2009-7-4 16:29, 78.13 K)

2009-7-4 16:29#103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考拉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活动组织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精华 0
积分 198
帖子 119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西藏

游感悟,有文化,关键是有思想!
2009-7-4 16:30#104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QQ  ICQ 状态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最后说说佛教,在佛教的藏传佛教中,跟冈仁波切山关系最密切是噶举派,这种关系又是从米拉日巴和苯教教士斗法的著名的故事开始的。这个事件发生在11世纪,根据《米拉日巴传》记载,米拉日巴按照其导师玛尔巴上师的预言前往冈底斯山苦修,路遇苯教教士那若本琼兄妹,那若本琼认为冈底斯山是苯教神山,除非米拉日巴修行苯教,否则他不能在冈底斯山修炼。米拉日巴则认为冈底斯山是佛祖预言过的神山,尤其是他的导师玛尔巴让他苦修的神山,除非那若本琼改修佛教,否则他就不让那若本琼在山上苦修,最后两个商议:以斗法论胜败,胜者上山修炼,败者弃山离开。二位法师经过跨湖、搬山岩等几个回合,米拉日巴始终占有上风,最终那若本琼提出依法力比上山,他按苯教传统的法力骑鼓而上,但米拉日巴还是以他高超的法力捷足先登,故事以那若本琼败北而告终。随着噶举派的《米拉日巴传》在藏区的流传,这个佛本斗法的故事在西藏家喻户晓。

图片附件: [放牧的小姑娘] IMGP4378.jpg (2009-7-4 16:35, 82.8 K)

2009-7-4 16:35#105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在米拉日巴之后,藏传佛教徒蜂拥冈仁波切,噶举派主修冈仁波切山成为传统,噶举派上师贡布多杰开辟了冈仁波切的转山路。到了12世纪下半叶,止贡噶举派的创始人止贡•玖丹贡布派遣弟子去神山冈仁波切苦修,并严格规定在没有获得证悟境界之前不得返回。第一批八十人,第二批二千七百人,第三批人更多。这就是噶举派历史上著名的三次遣修。直至今天,神山冈仁波切周围的山中仍有藏传佛教的修行者。

到神山脚下的霍尔之前最后一个边防检查站,正当我严肃的纠缠在有关冈仁波切那乱七八糟的问题中,突然一声大喝吧我从那“解不开、遁不脱慢吞吞千层锦套头”中拉了出来。原来在这个荒僻的地方,竟然遇到了北京的老朋友素利(右)和大郑(左),彼此喜出望外,三条熊一般壮的汉子捶胸叠背的相互拥抱在一起,然后又拉开距离彼此仔细的端详,简直就不相信这一切竟会是真的。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当然这遇到的故知不能是债主。心想:幸亏以前没有欠过这几位的钱,要不在这里相遇可多尴尬。


图片附件: [他乡遇故知] 15100Q51953.jpg (2009-7-4 16:48, 92.16 K)

2009-7-4 16:48#106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他们的越野车队威风凛凛,特别是大郑开着是一辆经过改装的越野房车,车里有淋浴设备,暖气、厨房、客厅和卧室一应俱全,他告诉还从北京带来了天福号的酱猪肘子、月胜斋的牛肉、全聚德的烤鸭和昌平的红星二锅头,把整整一天没有吃饭的我给馋得根本就舍不得和他们分手。大家相约晚上到了霍尔以后在一起好好聚聚。我不放心,指着他说:“此话当真的?”他在车窗里握紧拳头诅咒发誓道:“谁骗你谁是孙子!那些好吃的我一准给你留着。”晚上到了霍尔以后,他们的车队还真来了,可没有想到的是我去喝碗热水的功夫,那支将近十辆车的豪华车队,竟在霍尔黑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直到第二天也没有再遇见,要不是有这几张油麻菜的照片,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作了一场白日梦?下次要是再让我在什么地方遇到这家伙,我他妈肯定赖在他的车上不走了。

图片附件: [大郑:“谁骗你谁是孙子!那些好吃的我一准给你留着”] 151006343257.jpg (2009-7-4 16:53, 64.73 K)

2009-7-4 16:53#107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北京人的车队走了,带着天福号的酱猪肘子、月胜斋的牛肉、全聚德的烤鸭和昌平的红星二锅头,留给我的只有充满幻想的晚餐。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啦,真饿死我了。只好又回到乱七八糟的冈仁波切,打发着时光。既然有四大宗教近十亿人对冈底斯山崇拜,那到底谁是第一呢?也就是说:那一个宗教门牌开创了冈底斯山神山崇拜的先河?有时候人必须有一种本领,那就是要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平民一样生活。只有把自己放在一定的高度,才能弄清楚事情的本质。虽然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图片附件: 151005226150.jpg (2009-7-4 17:02, 121.88 K)

2009-7-4 17:02#108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已经快9点钟了,车窗外面越来越暗,只有高高的那木那尼峰峰顶还截留着一点点太阳的余晖,反正也什么都看不见,只好继续做“上帝”。
要说这那木那尼峰可也真够倒霉的,海拔7694米的高度,就在玛旁雍措的边上,冈仁波切的对面。中日联合登山队还曾经一起攀登过。比神山冈仁波切整整高出1000多米,可就因为长得没有冈仁波切好看,所以一直门庭冷落。没有那个教派想打过它的主意。


图片附件: [高高的那木那尼峰峰顶还截留着一点点太阳的余晖] 15105011I01.jpg (2009-7-4 17:06, 33.33 K)

2009-7-4 17:06#109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第七章      寻找达瑟

霍尔真冷,温度陡降至-10度,阿里人矮,他妈被子也设计的短,只有一米7左右,盖上了肩膀就盖不到脚,要多缺德有多缺德,蜷缩着骂!
该死的北京大郑连同他的那些烤熟的煮熟的酱好的卤好的猪肘子牛腱子烤鸭子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害得本来就一直饥肠辘辘的我在进入高原以后第一次失眠了。而替代那些好吃的在我脑子里打转的竟是那么一大堆问题。想要弄清楚是谁第一个赋予了冈底斯神圣的外衣,居然需要解释那么多的事儿,其中包括:雅利安人的迁徙及其范围,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雅利安人的活动,古象雄的实际范围,苯教与波斯袄教的关联,甚至包括古象雄语的语源。奶奶的!又累又困,可还是睡不着觉!


图片附件: [霍尔的旅馆,这有这么大一间房,要男女混住。] 30.jpg (2009-7-4 20:15, 106.5 K)

2009-7-4 20:15#110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到底谁是创造了冈仁波切神山?我采用了排除法。首先被我排除出这个序列的就是藏传佛教,对于米拉日巴和苯教斗法故事的真实性很早就有人提出质疑,因为在早期有关米拉日巴的传记中均没有提到过这个佛苯斗法的情节,这可能是《米拉日巴传》的作者乳毕坚瑾杜撰的。噶举派信徒三次到冈仁波切遣修不假,但这个所谓斗法的情节充其量也就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比起印度教、苯教的四千年以上的历史,比起耆那教2500年的历史,2-3百年可就太小儿科了,如果我是乳毕坚瑾,就干脆吹的大一点,来个上下五千年,管它真假,先争个第一再说!其实这种类似的情节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时屡见不鲜,为了表现一位大师或学者的高明,总会变造出一位对立面来进行斗法或辩论,以全胜的结局来表达作者对主人公的敬仰。

图片附件: [霍尔小旅馆的外观。柴油机供电,每晚两小时。] 151006491919.jpg (2009-7-4 20:20, 74.43 K)

2009-7-4 20:20#111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第二个被我排除的是耆那教,大雄筏驮摩那是公元前540~前468之间的人,他很可能在冈仁波切山上修行过,但根据《梨俱吠陀》成书的时间,冈仁波切神山地位的确立起码应该是公元前1500年以前的事情,足足比大雄上山修行早了1000年。

图片附件: [霍尔为我们背水的小姑娘] 霍尔.jpg (2009-7-4 20:23, 108.9 K)

2009-7-4 20:23#112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印度教和苯教了。这两种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都称是自己创造了冈仁波切神山,特别是现代的一些当地学者试图以此证明苯教文化周伟其它地区的影响,他们认为在远古时代,环绕着喜马拉雅有一个以冈底斯山为中心、以象雄的原始本教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圈,这是吐蕃先民对人类历史的一个伟大贡献。什么事儿如果一旦被拔高到这种民族大义的高度。那可就没理可讲了。因为那已经超出了学术范围。
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冈仁波切神山文化圈呢?

[ 本帖最后由 三横王 于 2009-7-4 20:40 编辑 ]


图片附件: [霍尔这个词实际上来自汉语的“胡儿”,指的是当年横刀立马的蒙古人。] BigBull_DSC_5780.jpg (2009-7-4 20:37, 93.14 K)

2009-7-4 20:37#113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银风/迎风而行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2007年度最佳互助奖   元老勋章   金点子   优秀版主奖   爱心奖章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22
积分 14520
帖子 5608

来自 上海浦东
状态 离线
继续



驴友+车友+色友+网友+火腿+...
电台呼号:BG4 CVG          车贴号:G028
2009-7-4 20:41#114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谢谢版主的鼓励,虽然当年写这篇是当年写的,可写完了以后我把图片资料都删除了,所以今天重发就不得不重新做图片,慢了一点,请大家原谅。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霍尔的这些妇女并不是藏族,她们应该算是蒙古人的后裔,这个地方叫霍尔,霍尔是藏族人对蒙古人的称呼,来源于汉语的“胡儿”。开始时的意思也一样,专指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霍尔成了藏人对蒙古人的专有名称。这一地区曾经被蒙古和硕部占领过,藏人就把这一地区称为“霍尔”,所以当地的居民多是蒙古人占领者的后裔,属于外来人口,这与古象雄的土著区别很大。
大家看这张照片中,来自新疆的何勇(最右边的那位),那张脸具有鲜明的马来特征,在这一群蒙古种妇女中间,显得特别突出。一问祖籍,果然是广东。


图片附件: 33.jpg (2009-7-4 21:13, 109.4 K)

2009-7-4 21:13#115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睡不着觉就说明脑子没闲下来,也不能总让大郑的烤鸭子总绕着我满眼前飞,荒郊野地的,连个“葛玲”都没得想,那就想点正经的吧。打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想正经事儿就犯困。
稍微对西藏历史有些了解人都知道,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起源于象雄也就是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区。因为我们的旅游材料上就是那么写的,这还会有错?
如果对西藏的历史了解得更深入一些的人还会指出:在西藏吐蕃文明之前,曾经有过一个象雄文明,那是一个辉煌的文明古国,这个文明的中心就在阿里,后来者一地区被吐蕃人占领了,文明也由此中断。这说明西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因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这还会有错儿么?
可麻烦的是目前阿里地区的出土文物非常不争气,根本不理解这个“结论”对于西藏地区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好像那个所谓“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动员了那么多的专家学者、人力物力,结果还是找不到那个“标志着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所谓“夏”王朝确实存在过的证据,最终只能偃旗息鼓,不了了之。看样子越是对未来不抱希望的民族越是喜欢打老祖宗的主意,在哪都一样。


图片附件: IMGP4444.jpg (2009-7-4 21:19, 105.96 K)

2009-7-4 21:19#116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这就是神山冈仁波切,印度人称之为冈底斯或者凯拉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山。呈水晶结晶体形状的主峰,受到近十亿人的顶礼膜拜。山峰前的金字塔形状的小山,都分别住满了来自印度教、佛教、藏传佛教、耆那教、苯教传说中的各路神仙。
2009-7-4 21:20#117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这张照片是我从冈仁波切山的西面拍的,那一层层的山岩,被印度教和苯教称之为:九重“卐”, 这个符号苯教中称为:雍蹱。悬崖下面是一个山口,是各种宗教信徒转山的必由之路,对于到神山朝圣的人来讲,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他们转山的路线和方式也有区别。佛教徒的路线分两条,外圈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圈是绕山南侧的因揭陀山的小范围路线。它的形成可能同佛教中的大小乘流派对山的不同看法有关,因而也蕴藏着不同的宗教涵义。
大乘佛教认为,冈底斯山是王中之王,是密宗胜乐无量宫,而山周围的群山河流代表了一定的宗教意义,也是胜乐无量宫的组成部分,因而形成了大环山线路。
大环山线路的起点在达钦,达钦在藏语是中是旗杆的意思,从达钦出发,经过莲花生曾修行过的大象隐居洞向北顺河谷,经过度母山、阿弥陀佛山和维古那山组成得长寿三峰,继续北行,就到达止拉浦寺。止拉浦寺座落在冈底斯山背面的大拐弯处,是路经的第二座寺庙。白龙河、东龙河和卓玛拉河在此汇流而下。止拉浦的意思为白牛角洞。它的对面是分别象征着观音、金刚持和菩萨的三座山峰。转山之路从此向山上延伸,途经有奇形怪状岩石的斗巴卡耶,据说人们可以根据石头的形状在这里衡量自己的善恶之业,过了止拉浦寺就是海拔6138米的卓玛拉山口。这是全程最高点。卓玛拉山口有一巨型卵石,上面有只脚印,周围挂着许多经旗。传说圣者米拉日巴和本教徒那若本琼曾为谁占领冈底斯而进行比法。转经时米拉日巴顺时针走,那若本琼逆时针行,两人相遇在卓玛拉山口的巨石上。由于两人为说服对方皈依自己的教派而互不相让又相互拉扯,时间久了石头上都踩出了深深的脚印。翻过卓玛拉山口,南面就是托吉错,意思是慈悲湖,据说在这个湖里泡澡,能洗净身上的孽障。可是湖水太冷了,没有人敢往里面跳。翻过山口下到冈底斯山东面谷地,到达松楚浦(变幻寺),这是外圈转山的第三座寺庙,相传这座寺庙就是后人为纪念米拉日巴与那惹本穷斗法而建造的。从松楚浦(变幻寺)再向前走,就回到了起点——达钦。
小乘佛教认为,山南侧的因揭陀带表了十六尊者之尊,其周围山水象征诸罗汉、菩萨等,环行一次冈底斯山相当于对因揭陀及其侍者的供奉。所以小乘教信徒专转内圈。
内圈的起点也是达钦。路上所经第一座寺庙是江扎寺。这是直贡噶举派的多杰增巴所建,是直贡噶举的根据地。往西则到了赛龙寺,相传这是多杰增巴的弟子布穷的修持地。绕过因揭陀山就到了直贡噶举十三塔。塔中分别供着17位直贡噶举派上师的法体,自此再向前则回到起点。内圈还要经过两座湖,小噶巴拉湖水呈白色,而噶瓦拉水则呈黑色。转山的人都愿意在小噶巴拉湖边取些圣上圣水带回家为供物。
2009-7-4 21:24#118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尽管不少西藏当地的专家学者为了找到可以证明西藏“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证据而尽心竭力,可人们至今也无法在阿里地区发现足以说明苯教经文中出现过的古象雄文明中心的遗迹,面对阿里高原的贫瘠和荒凉,面对着阿里地区如此稀少的人口,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极端贫瘠的自然资源和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理高度,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在这个连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都缺少的地方竟会产生人类的文明中心。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说,在吐蕃人到来之前,阿里地区土著人类的全部文化活动遗迹,仅仅局限于一些属于原始文化范围的岩画,由于这些岩画大多出自日土,因此又被称为“日土岩画”。这些岩画是用比较坚硬的岩石在山岩的垂直面上敲凿而成,敲击的麻点面小窝排列成线条,勾勒出简单的形象,其中动物形象有鹿,羚羊、牦牛、虎和狼。表现人物生活的是一幅距离地表7~8米高的岩画,画的上部有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一弯新月,一对夸张变形的男女生殖器,画面的中部有四个戴着鸟头面具的人,围绕着一个“卍”跳舞,人物的侧上方是一条盘成圆形的大鱼,大鱼的肚子里还有十条小鱼,人物的旁边摆着10个陶罐和很多羚羊头和绵羊头。据鉴定日土岩画距今的时间充其量也只有1300年左右,这说明了在吐蕃人到来之前,这一地区的土著居民仍然停留在原始文化阶段的氏族部落时期。

图片附件: IMGP4412.jpg (2009-7-4 21:27, 108.12 K)

2009-7-4 21:27#119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三横王
车主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元老勋章   原创奖   发帖铜质奖章(发帖超10个)   发帖银质奖章(发帖超100个)   发帖金质奖章(发帖超1000个)  
精华 8
积分 3928
帖子 1962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印度教把冈底斯山看做湿婆的驻锡地,在此他与配偶喜马拉雅女神乌玛进行着永恒的修定。山上印度教供奉的湿婆神庙,当地称作“凯拉斯塔”。实际上这座塔的形状也酷似冈底斯山。到了印度以后才明白,印度教的很多寺庙的塔都以冈底斯山为原型建造。我把印度塔戏称为:玉米棒子形,这是分辨印度教宝塔和佛教宝塔的不二法门。
印度教徒对于转山没有特别多的讲究,他们主要去凯拉斯塔朝拜,然后就跟着人群围着大山转。
苯教信徒则认为冈底斯山及其周围的湖泊、河流都是神圣的,冈底斯山位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住处和连接天界的天梯,祖师辛绕的化身就是沿着天梯下凡的,另外山上还住着360位苯教的神祗。藏族人的雍蹱也是分宗教的,佛教的“卍”左旋,而苯教的“卐”右旋,所以转山的时候,佛教徒从左向右转,苯教徒从右向左转。彼此相遇时,会客气的打招呼,然后擦肩而过。
耆那教徒最老实,他们往往破衣烂衫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冥想。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印度教的塔,是我在印度恒河边上的圣城瓦拉纳西拍的。可以和上面118楼的那张冈底斯山的图片对比一下,你能找到很多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个启迪,才使我最终解开了苯教之谜。

[ 本帖最后由 三横王 于 2009-7-4 21:37 编辑 ]


图片附件: IMGP5064.jpg (2009-7-4 21:34, 144.4 K)

2009-7-4 21:34#120
查看资料  文集  发短消息  查看此人留言 顶部
 262  6/14  |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可打印版本 | 推荐给朋友 | 订阅主题 | 收藏主题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9 08:09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JCC吉普俱乐部 - WAP